近日,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广东省植物分子育种重点实验室主办“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全国合作论坛暨现场观摩会”。
据介绍,一直以来籼粳杂交水稻育种存在四大难点,一是株高过高;二是生育期超长,基本在150-170天;三是籼粳杂种不孕导致不育性难题;四是籽粒充实度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张桂权的研究成果在这四点上已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而第五大难点已经出现:籼粳杂交水稻的口感兼具籼稻和粳稻的特性,对消费者来说比较奇怪,需要在育种中重视并加以改良。
张桂权团队以籼型水稻品种“华粳籼74”为受体,以稻属AA基因组的8个种的40多个材料为供体,构建了稻属AA基因组的染色体单片段代换系(SSSL)文库。以该文库为设计育种平台,设计并培育出“华小黑1号”和“华标1号”水稻新品种。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水稻“三系”的设计育种,构建了水稻“三系”的设计育种平台,利用该平台设计并培育出多份水稻三系材料。
近年来,该研究团队围绕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的创制与全国各地的水稻育种单位开展了广泛合作,在全国各地收集了50多个粳型不育系,对这些粳型不育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利用,已筛选出10多个较优良的粳型不育系。利用这些粳型不育系与该研究团队培育的籼型恢复系组配的籼粳杂交水稻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广泛的测试。2016年,利用8个粳稻不育系与多个籼型恢复系组配了籼粳杂交水稻组合86个,在全国17个省(市、区)的30个试验点进行广泛的测试。结果表明,这种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巨大的增产潜力,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委托农业部品种审定“绿色通道”指定服务单位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长江流域对本单位配制的籼粳杂交水稻组合进行了广泛的测试,在长江中下流的7个省(试验点)的试验中,IJ306组合比当地对照品种丰两优四号平均增产达22.88%,增产点率达100%。
目前由于粳型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低,以及与籼型恢复系的开花时间差,使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组合的制种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解决制种问题将是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产业化的关键问题。
参会代表对籼粳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景表示高度认可,一致表态将支持成立“全国籼粳亚种间杂交水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并成为会员单位,同时希望张桂权教授尽快起草方案并组织成立研讨会。